1. 军用防护服的分类
军用防护服是由特种纺织材料和其他材料以特殊的复合结构形式制成的高科技产品,按其用途可分为七大类:
(1)核武器防护服,主要用于战争中应对核闪和核辐射;
(2)弹道防护服,主要可以用来防直射、弹片、防刺穿;
(3)防火阻燃防护服主要用于保护士兵免受火灾袭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繁忙和损失;
(4)伪装防护服主要用于对付敌方侦察武器,使士兵真正融入周围环境;
(5)防止液体化学品、气溶胶、微生物和毒素渗透的生化防护服;
(6)舒适军服,主要用于特定环境,保证生理、湿热和湿冷的舒适性;
(7)极端工作环境以及防护服,用于在极端发展环境中作业,对付极寒、极热气候。
2. 保护原则和性能要求
核武器防护服
核武器防护服主要用于防护核闪光和核辐射。闪燃烧伤不仅限于身体暴露的部位,还可以通过不同厚度的衣物伤害身体的非暴露部位。
所以热闪防护的首要要求是外层的衣物要有热防护,这层衣物可以尽可能保持完整,防止热量传递到衣物内层,烧伤皮肤。
弹道防护服
弹道防护服的防护原理是通过高强高模纤维的伸长和断裂来消耗弹丸的功能。
防弹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弹层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三代新型防弹衣是用低密、质轻、高强、耐高温、绝缘性好的超高相对分子量进行聚乙烯以及纤维可以制成,加速了防弹复合材料向轻量化、舒适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目前,芳纶纤维、剪切增厚材料和纳米材料是研制防刺人体盔甲的常用材料。由芳纶织物和热塑性薄膜(聚乙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制成的复合材料的静态和动态耐穿刺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防火阻燃防护服
阻燃防护服可以避免或减轻士兵的烧伤和织物熔融引起的二次烧伤,同时可提高士兵自救能力。
防火阻燃防护服采用的材料,一般是本质阻燃纤维和改性阻燃纤维,将包含氧化石墨烯和油酸改性的ZIF-8涂层沉积到棉织物上,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和防火作用。
利用层层组装法将壳聚糖/植酸整理到聚酯/棉混纺织物上,能够大大地改善织物阻燃性能,且可以防止织物的熔融、滴落。
阻燃材料对火场环境中的战斗、消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阻燃防护服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
伪装防护服
伪装防护服原理是通过改变纺织品辐射波谱的波长范围,使得探测仪不能探测到或无法辨明士兵的真实情况。目前采用的主要伪装方法有远红外伪装、雷达伪装和变色迷彩伪装。
生化防护服
生化防护服主要用来防止液体化学剂、气相化学剂、气悬物、微生物和毒素的渗透,因此对其结构和材料都有特殊的要求。目前在生化防护纺织品的4个种类中,选择渗透型材料的性能最优。
选择渗透型复合膜由4层薄膜复合而成,第1层为疏水性聚合物,可防止毒素侵入;第2层为高渗透型材料,可防止气悬物、微生物侵入;第3层为超薄可选择型膜,只允许空气透过,也可有效防止毒素侵入;第4层为密闭层,可以弥补前3层的缺陷,进一步加强防护作业。
舒适性军用服装
士兵在极寒或极热的环境中,对服装的热湿穿着舒适性有较高的要求。热湿舒适性纺织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吸湿、导热、透气性强的吸湿快干织物,即使在高湿环境中也能保持身体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防水、透湿、防风、保暖织物,使士兵在风雨雪环境中仍能感觉舒适;
服装内具有产热系统,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不需穿着过于厚重的衣服,仍能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提高身体机动灵活性;
服装内具有冷却系统,即使在炎热环境中,士兵仍能感觉凉爽;
极端环境防护服
极限环境是极寒、极寒、暴风骤雨、极热等恶劣环境。极端环境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对服装的热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人体热平衡机理为基础,通过“抑制内热传递,促进外热吸收”的热防护机理和调节温差功能的设定,对保暖假人和出汗假人进行了实验,以检测极端条件下防护服的各项功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