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防护面料及其防护性能参数

  电弧防护面料       |      2023-01-05 14:24:20

电弧防护服装在电力、石化等行业发展具有非常广泛研究应用,其电弧防护系统性能受到企业生产和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重要因素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弧防护面料的防护性能参数及影响社会因素,总结了电弧防护面料纤维组成、厚度、组织内部结构、透气性和颜色以及学生使用这个过程中沾染的汗液、油污、粉尘等对电弧防护性能的影响经济规律。

电弧防护面料及其防护性能参数

电弧防护面料

电弧防护服的主要材料是电弧防护织物。其主要纤维原料有间位芳纶、对位芳纶、阻燃粘胶纤维、阻燃丙烯酸氯丁二烯、阻燃棉、阻燃尼龙等。国内及国际标准,例如电力行业标准 DCT320-2019《个人电弧防护装备的一般技术要求》、美国材料及测试协会标准 ASTM f1506-20A 《接触火焰及电弧危险的工人用阻燃及电弧防护服的标准性能规格》及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IEC61482-2-2018《带电工作电弧防护服装-第2部分: 要求》 ,列出织物的防弧、阻燃及机械等相关性能要求,主要有两个防弧性能参数:

a)基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F1959/F1959M-2014《确定服装材料电弧等级的标准试验方法》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1482-1-1-2019《带电作业-电弧防护服-第1-1部分测试方法-方法1:利用开放电弧确定材料和防护服的电弧等级》的电弧热防护性能值(ATPV)即入射的电弧能量有50%的可能导致热能透过织物造成二度烧伤的能量值;破裂阈值(Ebt)即入射的电弧能量有50%的可能导致织物破裂的能量值。

b)基于IEC 61482-1-2-2019“带电作业-电弧防护服-第1-2部分试验方法-方法2:使用受限和定向电弧测定材料和服装的电弧防护等级”的1级和2级。标准测试方法是资格测试。1级是指在电流为4 kA、电压为400 V、放电时间为0.5s的定向电弧作用下,织物后面的皮肤不会被烧伤超过二度的防护等级;2级是指在电流为7 kA,电压为400 V,放电时间为0.5 s的定向电弧作用下,织物后面的皮肤不会被烧伤二度以上的防护等级..

体系a)中电弧能量可以达到ATPV值和Ebt值均有50%的可能影响导致国家二级烧伤和面料破裂,而体系b)中达到1级和2级的防护面料在相应的电弧产生作用下不容易发生二度烧伤,理论意义上说发展体系b)的评价学生根据数据安全性。此外,体系a)可明确企业给出电弧防护面料量化的电弧防护值,而体系b)只能自己判断面料选择是否具有合格,所以管理体系a)被认为我们更加需要科学,得到了美洲、亚洲等大规模生产应用。

影响电弧防护面料防护性能的因素较多,包括:纤维组成、厚度、透气性、颜色、组织管理结构等性能参数信息以及企业使用这个过程中沾染的汗液、油污、粉尘等,他们对电弧防护性能方面具有较大发展影响,研究电弧防护性能产生影响社会因素对提升电弧防护面料设计水平和使用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